其他

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,我们必须向创新要动力,向创新要活力,向创新要潜力,才能加速河北崛起,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。

“每一分钟都有收获。”河北省保定市高新区朝阳北大街1799号,第一次走进“协同创新汇”沙龙的刘朝辉十分兴奋。会议室内,北大汇丰商学院的专家妙语连珠。一桌围坐的,是国电联合动力、奥润顺达等企业的掌舵人。自换上 “保定·中关村创新中心”招牌2年间,这里已成为新的创新资源聚集区。(2017年5月31日《河北日报》)

商机、财富、未来,都摆在会议桌上,资源要素齐备的“自助餐”定期供给……这里是中关村在京外设置的首个创新中心,成立2年间入驻企业研发投入达3500万元,年营业额达7.85亿元。可以说,中关村的品牌号召力和其附着的无形资源,让创业者们纷至沓来,中关村的招牌越挂越多,3523家公司“落子”河北,连接成“创新地图”。创新,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,而这有赖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形成。

京津冀协同发展,不在一域而在全局,不谋短期而谋长远。京津冀三地同属京畿重地,地缘相接、人缘相亲、地域一体、文化一脉,更重要的是人才资源密集、创新要素富集,但科技创新是河北的“短板”,必须千方百计将其补齐拉长,否则,协同创新就很难实现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,河北省奋起直追,主动与京津共建创新平台、共享创新资源,不断提升对京津创新要素的承载力。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以来,河北省已建设各类众创空间200余家,吸引了1300多家京津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河北,一条“京津研发、河北转化”的创新链条正加速形成。

“不谋全局者,不足以谋一域。”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是一个人的游戏,必须牢固树立“一盘棋”思想,推动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,谁先跳出“一亩三分地”,谁就能加快创新发展,三年来,河北省从“一亩三分地”到“一盘棋”的理念统一,从“轨道上的京津冀”到“蓝天下的京津冀”的协同发展,从科技合作到高端产业的精准对接,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提供强大动力,依托技术、资本、市场等纽带,有效吸引京津创新成果到河北孵化转化,共建各类科技园区55个、创新基地62个、创新平台157个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65个,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大格局正在形成。

当前,河北正处于重大历史机遇最为集中的时期,处于各种优势最能有效释放的时期,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最为紧要的时期,处于发展跨越提升最为有利的时期,特别是中央从国家层面布局展开了雄安新区建设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、北京携手张家口承办冬奥会、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等一批重大历史性工程,都将给河北带来巨大的发展新动能。实现上述目标,需要我们必须搞好与京津的精准对接、深度对接,强化科技创新应用和示范推广能力,努力打造基于创新资源、产业优势和实际需求的协同创新共同体,走好加快转型、绿色发展、跨越提升的发展新路。

毋庸置疑,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,要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,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,整合创新资源,从而弥合发展差距、贯通产业链条、重组区域资源。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、慢不得的危机感、争一流的使命感,加快创新驱动,向创新要动力,向创新要活力,向创新要潜力,加速河北崛起,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。

制作团队

主编:马卿轩

责编:秦峰亮 毕佳莹

校对:王坤瑶

编委:点子正

编审:王兵伟

立足河北,放眼全国
网评时事,理性表达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